三阳风湿,皆有此证,不可不辩。若初病无身热,无头疼,便就怕寒厥冷,腹痛,呕吐泄泻,脉来沉迟无力,此为直中寒证,宜温之而不宜汗下也。
在表者,心腹濡而不坚,外证无汗,法当汗之。若按心胸虽满闷,不痛,尚为在表,未入乎腑,乃邪气填乎胸中,只消小柴胡加枳、桔以治其闷。
黄胆,脉浮滑紧数,头面汗出,渴饮水浆,小便不利,茵陈蒿汤调五苓散。浮、沉、迟、数为客主。
发热恶寒,身体疼痛,或自汗,或无汗,是为表证,可汗。又有初病起,外感寒邪,内伤生冷,内既伏阴,内外皆寒,或本真阴,误投凉药,使阴气独盛,阳气暴绝,以致病起手足厥冷,腰背强重,头眼眶痛,呕吐烦闷,下利腹痛,身如被杖,六脉沉细,渴饮不下。
治之之法,先分表里寒热、阴阳虚实、标本。 先病为本,次病为标,先以治其急者,此为上工。
假如先起头痛恶寒,就为本,已后发热,就为标,此受病之标本也。半表半里,有柴胡证,并小柴胡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