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为良法。君火为本,心苗舌,故舌燥。
人之气血,即为后天。如用此法脉不至者,必死。
又有少阴太阳二证相并,脉沉无力,当无热,今反有热,如不头痛者,阴证反阳也,麻黄细辛汤。小便不利,此乃溺涩之证。
又有初病起,外感寒邪,内伤生冷,内既伏阴,内外皆寒,或本真阴,误投凉药,使阴气独盛,阳气暴绝,以致病起手足厥冷,腰背强重,头眼眶痛,呕吐烦闷,下利腹痛,身如被杖,六脉沉细,渴饮不下。 非犀角、地黄,不能止上焦之吐衄。
又有伤寒病至六七日以来,别无刑克证候,或昏沉冒昧,不知人事,六脉俱静,或至无脉,此欲正汗也,勿攻之。 设受风寒,岂能救治,故与胎前不同。
在男子则阴肿,入小腹攻刺;在妇人则里急连腰,胯重引腹内痛。太阴、厥阴皆不发热。